13822305126
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想看这个话题,其实是因为某种意义上的“心不纯”。 大多数人想知道如何判断一个流派是否具有连续性。 也就是说,其实我想知道我买的股票能不能继续涨。
是的,判断一个题材的延续性,本质上就是判断一个题材能否持续上涨。
本质上,这是一个哲学问题。
不是我在耍花样。 相反,它确实是一个博弈过程,博弈是筹码博弈。 博弈的背后是思维的交锋(看空和看涨)。
所以,今天的话题很玄学(本来打算以后再说的,但是这篇文章太火了,就先走了)。 这篇文章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,但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看待是非的思维模型。
开始吧。
前提共识:板块题材驱动力是什么
两个字可以回答:合力。
它不同于合力思维和壮控思维(或主力思维)。
只有你内心深刻认识到,这种超短题材是由无数机构、游资、大妈、散户在博弈中共同推动,而不是庄家或主力掌控一切,那我们可以继续前进。 让我们谈谈。
这里我就不具体和大家辩论了,直接先下结论,并以这个结论为前提:是短期内带动题材上涨的联合行为。 不是庄家(主力)的操控行为。
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。
第一视角:常识与理想化演绎
这说起来容易,却极其困难。 前提是你要有常识。 曾经有一个笑话:一个人如果一个人炒股,一定是各行各业都精通。
其实不需要很精通,但是要有基本的判断力。
例如:如何理解锂电池板块优秀的可持续性? 因为很简单,如果未来电动汽车能够替代现在的汽车,市场空间有多大? 所以说,这尼玛是个超级科目。
而人工智能更是如此。
超级主题很容易预测,那么稍微小一点的主题呢? 是一样的,但是难度更大。 比如2009年的甲型流感,当时非常猛烈,媒体的火上浇油,让观众认为它和非典一样有可能。 SARS,你想,他妈的有多严重。 所以A流是一个超级主题。
也就是说,我们得到了思维的第一个重要落脚点:理想化演绎。
大家都知道炒股就是投机未来。 所谓揣摩未来,就是不关心未来到底怎么样,而是关心从现在的角度来看,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。
那么这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被提前套现了。
这就是股票交易的本质。
再举个例子。 小学一年级,孩子A每次考试都得了100分,孩子B各种考试都不及格。 这时候,从功利的角度来看,大人们往往更喜欢A,因为他们认为A将来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有前途的人。
但事实上,20年后A和B谁最好呢? 这完全不确定,但目前的好成绩会给人一种错觉,认为他们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 这种错觉就是:理想化演绎。 (如果这件事继续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,那肯定会有好事发生)。
至于未来会不会按照这个逻辑发展,目前还不是需要关心的事情。
因此,我们可以来看一些重大题材:新能源汽车、人工智能、一带一路、雄安、自贸区、互联网金融等。
这些主题如果按照理想化推演,都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超级大主题。 因此,有猜测的空间。 被炒也意味着有连续性。
从理想化演绎的角度往下想,我们会遇到第二个困惑:真理什么时候有效?
让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。
新能源汽车。
2008年你跟我说新能源汽车(电动自行车)可能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,你信不信?
我相信。
2013年你跟我说,我信不信?
我相信。
2017年,你这样告诉我,我信不信?
我相信。
过去10年,新能源汽车能改变汽车版图的未来猜想逻辑都是一样的。 为什么炒作的空间不同?
这就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。 理想化演绎的证据。
让我们举一个孩子的例子。 如果一个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到100分,那我想他以后可能很有前途。 而且这孩子只有在做作业的时候才会认真,你让我觉得他以后很有前途。 这个证据有点太少了。 如果证据少,那我肯定愿意少赌筹码。
与新能源汽车相比,2010年,要炒作只能随便炒作。 为什么? 因为我没有看到任何影子。
但到了2015年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 你见过特斯拉,你见过更多的证据。
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新能源汽车牛股之一的赣锋锂业。
道理都是一样的,为什么2015年下半年才真正开始? 那是在牛市结束之后。
我给你看一个证明。
这是赣锋锂业(2014年并表)的年度业绩。 7年时间,业绩从1亿增长到10亿。 在过去三年中,其业绩增长了4倍。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真正的业绩爆发(不仅是增长速度,还有规模)是从2015年开始,到2016年加速的。
为什么? 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落地已经开始从想象和准备变为现实,而此时作为这条产业链的上游,原材料首当其冲。
也就是说,一个孩子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 还要补充一句,他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? (虽然未来还不确定,但确定性越来越强)。
这是理想化演绎的越来越多的证据。
人工智能也是如此。 2008 年的逻辑与 2015 年的逻辑没有太大区别,但证据却大不相同。
2017年,从远处看,谷歌的阿尔法狗已经横行全球。 最近科大讯飞的语言输入法,确实能给第一次使用的人留下深刻印象。 3月7日,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,各界创投追捧人工智能创业者。 你觉得这个证据够吗?
让我粗略地量化一下。 一场超级主题的炒作通常分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概念首次提出的朦胧期
在此期间,您无需过多关注基本面。 基本上,你可以推测任何相关的东西,你不需要太强大的基本面。 它主要取决于各种偶然和巧合的市场选择,大多数时候是随机的。
这个阶段的关键取决于这个概念是否可以被接受。 靠谱不靠谱。
还记得前天的黑科技吗? 多乱七八糟的太阳黑子,通常在盘子的末端,为什么? 不可靠的。
在这个阶段,游戏元素是最强的。 因为不靠谱,大家没有信仰,只能跟着盘口走。 谁是领导者,谁是追随者,只能由市场来决定。 不能伪造。 太随意了。
第二阶段:投产试产期
这个时候主要看政策的支持和扩散。 一般在这种背景下都会有大爆发。
比如当时最厉害的就是上海自贸区。 政策公布前,反响一般,只有上海物贸等零星炒作,但政策真正落地时,一下子炸开了锅。 为什么? 因为这个题材比较新,所以大家都不敢多期待。 只有当它真正落地时,他们才开始相信真实性。
雄安新区也是如此。 事实上,几个月前就有关于这个新区的传闻,但市场一直没有回应。 直到宣布为止。
现阶段最有可能被炒作的主题有两个:一是政策变化。 (自贸区、雄安等) 2、已经具备了未来的想象空间。 (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等)
记住下面这句话
超大的想象力+加上看得见的实质性进展=现在要炒了,还要炒很久。
第三阶段:业绩造假的实现期
这个时候基础研究就很重要了。 胡说八道的概念绝对不能接受,市场又不傻。
比如在新能源汽车中,最先进入性能造假的板块就是关键原材料:锂。 (因为性能爆发)
这个阶段,就像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,真正步入了职场。 这个时候,是时候真正非常功利地衡量你的成就了。 说是假的也没用,要看你的业绩和你的生产能力。 (你的市场份额,你的生产能力等)
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今年周期股的涨价,尤其是石墨电极。 一开始,市场沿袭了第一阶段的炒作方式,胡乱炒作。 领头羊为中科电气和碳元科技。 不过很快,真正的王者,也是唯一的王者方大炭便被激活,骑马而去。
而往往第三阶段的炒作主要是看趋势,短线表现不强(连板等),但恐惧在月线级别的主要上升浪中。
在这个阶段,核心是对基本面的扎实研究。 (有点接近价值投机)
记住下面这句话:
板块业绩爆发+一个触发点(往往是业绩预告或产品涨价公告)=月度炒作开始,炒作持续时间长。
出现这种情况时,不要轻易下车,很有可能被抬到天边的高度。 这必须结合基本面来看待。
光有性能是不够的,触发点很重要。 比如,过去有很多业绩的暴涨,但不会像今年这样汹涌的炒作。 为什么,因为市场认可它。
当每个人都喜欢钻石的时候,你就应该去寻找钻石; 当每个人都认同黄金时,你就应该寻找黄金。
那么,让我问你一个问题,让我们考虑一下。
为什么在2012年底,《迷失泰国》的票房突破10亿,引发了以光线华谊为首的影视股近10倍空间的长达一年的涨幅。
然而2017年,战狼2创下了56亿的惊人票房,却只给了北京文化8个交易日的炒作浪潮。 如果它甚至不能翻倍,它就会消亡。 对其他影视股没有影响。
为什么?
因为泰囧在当时是开创性的、可复制的产品,它不仅成就了自己,也开创了一个电影时代。 当时,电影业本身也即将进入爆发期。 泰囧是个导火索。
而战狼2只是一个孤例,一个现象级的产品,不具备任何的可复制性。 此时,电影行业在经历了上一轮的蓬勃发展后,进入了瓶颈期。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。
也就是说,泰炯正处于二期初期制作的测试期(此时可以夸夸其谈的表现),而战狼2则已经进入了三期造假的兑现期性能。 (这时候如果你对投资人胡乱想象,投资人是不会相信的,只看业绩。)
其时,后续的两次思辨逻辑尝试发酵均以失败告终。
第一个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后续。 大家都觉得,如果说战狼2的制作人一飞冲天,那么桃花制作人应该也能做到。 结果我只给了高驱动和低驱动。
二是北京文化与战狼2深度绑定,战狼3未来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。
这两种习惯性的投机逻辑在过去是绝对不会出错的,但不幸的是,这种市场逻辑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的标准:只承认确定性利润。 那么这种徒劳的逻辑就失败了。
所以,说中国资本市场是垃圾炒作,根本不是,谁比谁傻。 别人笑你疯了,你却笑别人不懂事。
所以,大家在面对一个题材的时候,首先要考虑清楚,它处于哪个炒作阶段,哪个阶段会是这个题材最火爆的阶段。 先心中有个预期,然后带着盘口观察。 这更容易。
说完上面这个大而连续的话题,我们又会有一个疑惑:不能解决我题材股明天会不会涨的疑惑?
然后进入第二个角度。
第二角度:盘面强弱观察
A。 热点发酵程度
从日内的爆发程度可以看出小级别的持续性。 联动性越好、强度越强,说明该板块当日吸引力越好,对资金的吸引力也越强。 大。
以一带一路为例,天山股份分4个板块,带动12个板块涨停,占全天涨停的一半。 是不是觉得联动好,实力不强?
但是这个点往往有一个滞后,就是如果龙头已经到了N板,就会触发全跟。 这个要注意是否一致,毕业照拍的。
更何况前两天还得观察后续的情况,比后面的跟进更有说服力。 说白了,如果一个leader被拉到4板,傻子都知道跟风。
至于第一板和第二板,如果有很好的跟进,说明这个板的联动性很好。 可能更具可持续性。
b. 从对大盘的带动作用来看
一个能够聚集人气的热点,一般会刺激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。 如果推出一个题材,市场没有任何反应,你觉得这个题材会是大题材吗? 当然不是。
就像近期的锂电池一样,市场本身是有向下调整的预期,但是当锂电池被拉动的时候,却被迫慢慢拉升指数。 9月20日,沪指黄线始终在白线之上。
C。 水龙头的高度与市场接受度
并不是所有题材都像上海自贸区、雄安题材一样,一出场就迎来市场。
市场上的题材大多是由龙头股带动的,也就是说,当龙头股在短期内创造空间,吸引市场跟风,最终蔓延至低位补涨,而该板块最终普遍上涨。
例如:股权转让和新零售
2016年的股权转让,并不是四川双马复牌后快速上涨的概念。 本次股权转让发生在四川双马股价从7元涨至12元时。 市场围绕四川双马的基本属性挖掘股权转让概念。
2016年的新零售,三江购物复牌暴涨后,出现了倒包、接板等一系列动作,市场终于发现了围绕三江购物的新零售概念。
d. 次日开盘价该不该弱?
如果前一天比较热闹的题材,或者前一天发散的题材,第二天出现集合竞价的大范围高开,说明资金在被炒,你觉得呢?可持续性强?
尤其是发散题材,如果第二天盘口显示该弱还是该弱,更要慎重对待。
e. 是否继续在新闻圈发酵
例如,从盐湖中提取锂的技术正在各种媒体、股票吧以及任何与股票有关的地方迅速传播。 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,那你觉得明天会不会有高溢价?
今天的话题真的很大很大,写瞎了。 好好消化。 不要浪费它。 字字句句都有种热血清道夫的感觉